為配合政府政策,大葉大學率先主動撤回學雜費調整申請
學雜費居中部學校最低,學校仍將持續「弱勢助學、優質辦學」
教育部日前公布送件申請調漲學雜費的四所大學,其中的大葉大學不僅學雜費水準居中部私立綜合大學中最低,而且也因為學校助學金比例高達75%,而成為全國第一個合格申請案件。然而在經過教育部的密集溝通後,大葉大學已決定率先主動撤回申請案。該校同時表示,此舉將不影響學校持續實施照顧校內經濟弱勢學生就學的措施。
大葉大學表示,該校是在兼顧「法、理、情」的立場下,提出此次調漲學雜費申請。首先在法的方面,大葉大學依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原預定於102學年度第二學期微幅調漲學雜費1.125% (每學生每學期約增加新台幣600元),並在完成校內法定程序後提出申請。但由於教育部近期內正積極研議將「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送交立法院審議,因此密集與該校溝通,而大葉大學最後則基於配合政府政策之考量,乃決定率先主動撤回申請案。
其次在理的部分,該校指出,之所以會提出學雜費調漲申請,主要是為了解決我國高等教育資源呈現嚴重城鄉落差所造成的不公平後遺症。在全國的綜合類私立大學中,大葉大學的學雜費收費標準本來就是偏低,而且是中部地區低收費學校排行的第一名!相較於收費較高的都會區學校,每學年對於每位學生收費的差距可高達新台幣壹萬元以上。若以一萬名學生計算,該校每年學雜費收入因此就比他校少收新台幣壹億元!學校要有財源才能增進辦學品質,尤其是在競爭日劇的國內大學市場上,這種起跑點的鉅幅落差,就是極大的不公平!
有關大葉大學的低收費,三個子女都就讀該校的劉姓家長就表示,唸大葉對於家庭經濟的幫助極大,而且學校老師相當照顧學生,已畢業的兩個孩子也都因學有所成而找到不錯的工作,所以一樣是唸私立大學,她當然鼓勵孩子進大葉。另外正就讀該校英美語系,而且也擔任過校內青年志工團團長的郭同學也說,她很高興自己能因此減輕父母的負擔,在加上學校裡的資源也相當豐富,讓她的大學生活相當充實。事實上,只要學校將增收的收入用在學生身上,她並不反對學校微幅調漲學雜費。
另外在情的方面,雖然存在「收費偏低」的限制,但是大葉大學多年來仍基於「愛護學生,作育英才」之心,難能可貴地努力經營出「低廉收費、弱勢助學、優質辦學」的珍貴教育成果。
據該校表示,國內眾多青年學子都以「上大學」作為開創人生前途的基本條件,但是子女學費就成為若干經濟弱勢家長的沉重負擔,為了幫助這些學生及家庭解困圓夢,大葉大學在多年前就開始針對校內家境非佳的學生提供各式助學措施。
助學措施對於學生的幫助效果,在大葉大學承辦弱勢助學業務的許林小姐就舉出實例。學校有位家住南部的碩士生成績優異,但由於父母離異,母親又因替人作保遭受牽連,家中收入都被銀行索償大半,導致全家每月只能靠區區數千元過生活。該名學生遭此打擊後,原本情緒低落,意志消沉,但學校在此時便介入輔導,並連續十個月提供每月新台幣5,000元的助學金,除此之外還有新台幣10,000元的急難慰問金,讓碩士生得以在生活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專心向學,預計明年六月就可以優異成績順利取得碩士學位。
類似這種因大葉大學助學措施而嘉惠同學的案例其實不勝枚舉,該校就進一步提出實際統計數據說明。學校連年來持續投入經費照顧弱勢生就學,例如在100及101學年度的弱勢助學金額,每年都超過新台幣8,800萬元,到102學年度則更調高到新台幣9,600萬元!相當於大葉大學每年將近10% 的學雜費總收入都用於幫助弱勢學生安心就學。就是因為在這方面的用心,所以大葉大學才能以高達75%的學校助學金金占學校獎助學金比例,超過教育部規定的70%水準,而成為全國第一個合格的調整學雜費申請案件。
除此之外,大葉大學近年來也將學雜費收入積極運用在開辦多項新興的教育與學生服務設施,例如:自101學年度就首創免費提供給學生上、下課搭乘的接駁專車,當年度服務的學生就超過22萬人次;學生宿舍的自學中心、冷氣及浴廁設備汰換;無障礙戶外電梯建造…..等。其他還包括多項可有效提升教學品質之教學設備更新用途。
就在全校師生們的齊心協力下,大葉大學的辦學用心最後也獲得來自國內、外各界的肯定,例如:
2011年全球綠色大學評比全亞洲第一名
教育部大學校院校務五項評鑑全數通過
連續六年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獎助
大葉大學指出,這幾年國內物價年年持續上漲導致學校營運費用負擔加重,該校卻仍在”連續七年未調整學雜費”的情況下戮力經營。然而為了維續教學品質成長與弱勢助學提供,大葉大學才慎重決定依據政府訂立的相關規定,預訂於102學年度第二學期微幅調漲學雜費1.125%。事實上,此次學雜費調整後的收入增加數,並不足以支應各項預計投入的辦學資源所增加的支出,學校還必須自行開發收入以維持整體收支平衡。
該校最後也誠懇期望政府與社會各界藉由此次事件體認到---我國高等教育資源呈現嚴重城鄉落差所造成的失衡後遺症,以及低收費學校在經費有限的情形下,所承擔的「照顧弱勢就學,培育國家人才」的責任反而比高收費學校沉重許多之荒謬事實,儘早設法解決此一不公平狀況,讓全國的學生、家長、學校與社會都能回歸到互助、互信、互愛的良性循環氛圍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